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的防控措施
- 分類:技術服務
- 作者:技術服務部-周廷宣,何橋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8-10 15:27
- 訪問量:0
【概要描述】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也被稱為出血性敗血癥,簡稱牛出敗,致病菌為多殺性巴氏桿菌,牛為易感動物,傳播途徑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為主。該病會給養牛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,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是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。
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的防控措施
【概要描述】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也被稱為出血性敗血癥,簡稱牛出敗,致病菌為多殺性巴氏桿菌,牛為易感動物,傳播途徑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為主。該病會給養牛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,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是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。
- 分類:技術服務
- 作者:技術服務部-周廷宣,何橋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8-10 15:27
- 訪問量:0
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也被稱為出血性敗血癥,簡稱牛出敗,致病菌為多殺性巴氏桿菌,牛為易感動物,傳播途徑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為主。該病會給養牛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,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是防控本病的主要措施。
【一】 病原
B型:可以引起牛出血性敗血癥;
E型:可以引起牛、水牛出血性敗血癥;
▲多殺性巴氏桿菌
【二】 流行特點
1、流行特點:呈地方性或散發性,據統計,45%的健康牛帶菌,一旦發病,牛的死亡率可高達到 80% 甚至 90% 以上[1],中國農網2020年07月04日在“當前牛病流行情況與有效應對”文中報道:1990-2007年青海省班瑪縣共發病牛出敗640頭,死亡158頭,平均致死率24.7%;2015年,昭陽區昭通市桂慶養牛場暴發出血性敗血病,牛只發病率達80%。做好綜合性防控措施是預防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的關鍵。
2、傳染源:病牛及其它帶菌動物和耐過動物。
3、傳播途徑:消化道、經口或呼吸道(飛沫感染)、皮膚、黏膜傷口、吸血昆蟲等。
4、內源性感染:多殺性巴氏桿菌是牛攜帶的常在菌,由于寒冷、悶熱、氣候劇變、潮濕、擁擠、圈舍通風不良、營養缺乏、飼料突變、長途運輸、寄生蟲病等誘因,家畜抵抗力降低,病菌可乘機經淋巴進入血液發生內源性感染;
5、外源性感染:由病牛污染的飼草、飲水用具和外界環境,經消化道傳染給健康牛;經咳嗽、噴嚏排出病菌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給健康牛;經吸血昆蟲的媒介和皮膚傷口傳染,以上統稱為外源性感染。
6、可以跨種間傳播,比如豬多殺性巴氏桿菌個別時候可以傳給水牛。
【三】 臨床癥狀
病牛的臨床癥狀持續高熱,呼吸困難,被毛粗亂,眼結膜潮紅,食欲減退,精神萎靡,口鼻處分泌黏液性液體,腹痛等。發病初期,糞便呈粥樣,逐漸呈液狀及血糞。該病潛伏期通常為 2 ~ 5d,病程為 1 ~ 2 d。根據臨床癥狀,可將牛巴氏桿菌病分為以下三種癥型。
1、敗血型
病牛體溫升高至 41 ~ 42 ℃,先便秘,隨后轉為腹瀉,糞便呈糊狀或黏液狀,后期可見血便,因機體衰竭而死,死前體溫下降,死后天然孔出血,病程整體較短,為0.5 ~ 1 d 左右。
▲病牛死后鼻腔出血
▲病牛死后肛門出血
2、水腫型
高熱、呼吸困難、飲食不佳、停止反芻等癥狀。
頭部、咽喉、頸部、胸前等部位出現炎性水腫,舌頭周圍組織高度腫脹,有時舌頭伸出口外,呈暗紅色,吞咽困難,同時高度呼吸困難,皮膚和黏膜發紺。
牛喜臥,眼結膜變得潮紅,病程相對較短,為 0.5 ~ 1.5 d,如果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,病牛最終會窒息而死。
▲病牛胸前水腫
▲病牛頭部水腫
3、肺炎型
病牛的肺部有濕啰音及胸膜摩擦音,咳嗽癥狀變嚴重,后期為濕咳,流出泡沫性或黏性鼻液,體溫上升,其余癥狀與敗血癥的癥狀大致相同。到了病情后期,病牛呼吸方式為張口呼吸,頭頸伸直,張口伸舌喘氣,病程延長,達到一周以上。
▲病牛張口呼吸
【四】 診斷
在生產上,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及典型病理變化進行診斷,經過實驗室診斷法可以確診。
1、臨床診斷方式
敗血癥型通常存在多發性出血癥狀;水腫型為頭部及咽喉部腫脹;肺炎型的肺部兩側及前下部存在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癥狀。
2、實驗室診斷方式
采用美蘭染色鏡檢,如果發現涂片中有大量中央著色淺、兩端著色深,形狀為橢圓形的小桿菌,即可得到確診[2]。
【五】 防控
牛多殺性巴氏桿菌屬于條件性致病菌,發病急,死亡快,尤其是敗血型和水腫型,生產上預防該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牛群的免疫接種工作。
接種方法:用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滅活疫苗進行預防,體重100 kg以上牛皮下或肌肉注射6 mL,低于100kg小牛注射4mL,完成初免后1個月進行加強免疫,基礎免疫完成后每間隔9個月進行加強免疫,高發地區每6個月免疫一次。
2、加強飼養管理
A、牧場應具備良好的飼養環境,重點考慮舒適度;
B、保證日糧的全價性;
C、禁止畜禽混養;
D、在應激反應增加時用抗應激和提高免疫力的添加劑加入日糧;
E、引牛時盡量引入經過免疫后的健康牛;
F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;
G、對已經發病的牛采取隔離治療。
[2] 龐傳文.巴氏桿菌病在牛養殖過程中的診斷與治療[J].中國畜牧獸醫文摘,2017,33(11):174.
聲明:該文章版權歸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;本文所發資料主要來源于互聯網及萬方數據庫論文收集整理,主要用于學習交流,如有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作刪除處理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最新動態
重慶澳龍生物捐贈柬埔寨山羊痘活疫苗順利抵柬
產學研結合譜新篇,西大澳龍走在前——熱烈祝賀西南大學、重慶澳龍生物聯建研究生實踐基地簽約成功
您好!
感謝您訪問澳龍生物官方網站,如您有合作意向或建議,請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,我們會及時給您反饋,謝謝!
底部聯系方式

底部版權
© 2021 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頁面版權所有 渝ICP備18001263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重慶 渝公網安備 50022602000038號
手機版地址版權
- 業務咨詢 業務咨詢
- 咨詢電話 023-46761801
- 咨詢電話
- 我要留言
- 返回頂部